资产料理范文
司法诉讼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维护国家金融债权的最后屏障,也是经济活动中追索债务最常用的手段。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但并不表明丧失完全的还款能力,有的依靠其自身的经营收入还有一定的偿债来源,但一些企业无视信用,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归还,利用各种手段逃债务。通过追索债务,能加大对债务人履约的力度,同时也可以避开国有机构处置不良资产需要履行的烦琐的报批手续。
资产的重组包括债务重组,企业重组,资产转换和并购等,其中债务重组包括以资抵债、债务更新、资产置换、商业性债转股、折扣变现及协议转让等方式。其实质是对债务企业做出债务重新安排,有的在还款期限上延长,有的在利率上做出新的安排,有的可能在应收利息上做出折让,有的也可以在本金上做出适当折让。对债务人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是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方式。
债权转股权,指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的独立评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将银行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阶段性持股,并对所持股权进行经营管理。
公开拍卖又称公开竞买,是一种通过特殊中介机构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和交易活动。不良资产采用公开拍卖处置方式,具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符合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能体现市场化原则,是当前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抵押资产中使用较多的方式。该处置方式主要适用于标的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通用性强的不良资产,如土地、房产、机械设备、车辆和材料物资等。
协议转让是指在通过市场公开询价,经多渠道寻找买家,在无法找到两个以上竞买人,特别是在只有一个买主地情况下,通过双方协商谈判方式,确定不良资产转让价格进行转让地方式。它主要适用于:标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合适地买主极少,没有竞争对手,无法进行比较选择地情况。
招标转让是指通过向社会公示转让信息和竞投规则,投资者以密封投标方式,通过评标委员会在约定时间进行开标、评标,选择出价最高、现金回收风险小的受让者的处置方式。具体有公开招标转让和邀请招标转让两种。该处置方式适用于标的价值大,通用性差,市场上具有竞买实力的潜在客户有限,但经一定渠道公开询价后,至少找到三家以上的投资者。
竞价转让是指通过一定渠道公开转让信息,根据竞买人意向报价确定底价,在交付一定数量保证金后,在约定时间和地点向转让人提交出价标书和银行汇票,由转让人当众拆封,按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受让人的处置方式。Bwin必赢该处置方式适用于处置资产市场需求差,竞买人很少,拍卖效果不佳或依法不能拍卖,又不适合招标转让的各类资产,包括债权、股权、抵债实物资产的转让出售。
打包处置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特定的标准(如地域、行业、集团等),将一定数量的债权、股权和实物等资产进行组合,形成具有某一特性的资产包,再将该资产包通过债务重组、转让、招标、拍卖、置换等手段进行处置的方式。它适用于难度大、处置周期长的资产。打包处置分为两大类:一是债务重组类打包处置。二是公开市场类打包处置。
分包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所拥有的部分资产,以签订分包合同的形式委托给承包人,由承包人负责经营或代为追偿债务的一种行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不良资产的数额巨大,不良贷款客户又分散在全国各地,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限的人力难以对所有不良资产进行及时地处置。为了减少处置成本,加快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借助社会的力量,采取分包手段来实施对不良资产快速有效的处置。
资产置换是指两个市场主体之间为了各自的经营需要,在通过合法的评估程序对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签订置换协议,从而实现双方无形或有形资产的互换或以债权换取实物资产及股权的行为。目前资产置换大都发生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非上市公司通过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置换,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并通过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连续融资的渠道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租赁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出租者通过采取契约的形式所出租的财产按照一定的条件、期限交给承租者占有、支配和使用承租者向出租者交纳租金。租赁终止时,承租者将财产完整地返还给出租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最终目的是收回现金,但在实际处置过程中,经常会收回一些非现金资产,其中包括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也会出现取得企业所有权的情况。
破产清偿是指债务人依法破产,将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清算变卖后按照偿付顺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得到的偿付。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造成资不抵债,不能偿付到期的债务,企业继续经营无望,对这样的企业进行破产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然而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采取破产清偿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办法。
依法的债务追偿,自始至终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良贷款自身的特性、企业恶意逃废债、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的影响,诉讼项目的执行效果差强人意。
优质企业对劣质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也可以化解部分不良资产。但在现实中,国有企业重组大多是政府撮合,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指定买卖双方,并倾向于把亏损严重,改造前景不好的企业推向市场,但又不愿“低价甩卖”,使得产权交易市场冷清。
债转股方式理论上可以实现国企业脱困和迅速处置不良资产的“双赢”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障碍。债转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对象要求苛刻。其次,实际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许多企业为了卸包袱,往往竭力想挤进债转股的行列,一旦进入“债转股名单”,就迫不急待地按有关文件停止支付贷款利息,却迟迟不办理新公司注册手续,或未转变成为新股权结构的规范公司制。另一方面,债转股要照顾国有企业的实际困难,影响了资产管理公司实现其既定目标。再有,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企业中难以行使其股东权力。
这类方式的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良资产的估价。按照国际惯例,不良债权资产的定价方式无非有三种:按市价、按面值、按固定折扣率。国外在划转不良资产时通常以市价或固定折扣率进行,这两种方法在操作时注重的是不良资产的实际状况,这必然意味着被剥离银行要承担部分损失。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以不良资产的账面价值收购的。
我国市场体系不发达,难以配合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这是许多处置方式难以高效运作的共同障碍。我国的市场体系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市场体系相比仍然存在不发达、不规范、市场规模小、市场容量小、信息面窄、流动性差、金融手段创新受限制等问题,这些将会阻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资产证券化、重组、出售等手段的实施。
引起道德风险的原因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不一致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国有商业银行来看,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其剥离的不良资产,被商业银行看作是彻底免除自己贷款责任的良机。银行从过去的责任中“解脱”出来后,由此也放弃了资产剥离之后应承担的管理和配合责任。而且,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按账面价值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不论其本身的市场价值。这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尽可能多地将不良资产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从债务企业来看,当前债务负担重,内部运行机制不力,极有可能将不良资产的处置当作是最后一顿免费的晚餐,失去还款的积极性。而企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又往往站在企业的角度。这有可能会使整个社会的信用观念进一步恶化,有钱也不还,千方百计逃废债务和转移资产的现象更为加剧。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来看也存在道德风险,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很大。如果不能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反而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1]陈素,孙建东.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探讨[J].西南金融,2007,(2).
如何管好用好仪器设备,让其发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除了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外,也是一名资产管理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校资产处工作数年,一直和资产管理员打交道,现从资产管理员队伍存在问题出发,简单谈谈如何做好一名合格,或者说是称职的资产管理员。
随着高校仪器设备数量及种类的不断增多,各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逐年上升,资产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目前看来,资产管理员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简单列举如下。
因受定岗定编的影响,不少高校的资产管理员往往由办公室主任或者实验室主任兼任,或者由部门快退休的老同志或新来的年轻同志兼任,这部分人员要么因为平时工作量已经超负荷,无法分出额外的精力管理资产;要么因为感觉已快退休或刚参加工作而不愿多管。在该种情况下,必然导致部分资产管理员会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管理本部门内部资产。
固定资产需要经历从申请到报废的过程,每一环节都与资产管理员息息相关。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利用不同经费采购,涉及的程序也不同,用课题经费采购设备,需要科技处或者教务处批准;用部门经费采购设备,需要部门领导批准。而不少资产管理员往往因为对预算执行制度的不理解而无视自身职责,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签字了事。
大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员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未明文规定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范围、义务及权利,当然更谈不上报酬。而且在大多数领导的心目中,认为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就是知道本部门资产数额、在资产购置或报废的时候签签字而已,把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定义为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范畴。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资产管理员的报酬就是每年500元,报酬和付出不成比例,导致了部分资产管理员在工作中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各高校应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员的队伍建设,把该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人事部门在定岗定编时应专门设置资产管理员岗位,并明确规定该岗位的聘任条件和考核机制,把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相结合,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一批有想法、有工作能力、有志于资产管理的人员投身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各级领导也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本校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资产管理工作等同于财务管理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只有领导重视程度提高,才能使得各级行政部门、教学部门、管理部门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首先从资产管理员聘任来说,部门领导在选拔资产管理员时,就应该从严把关,挑选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员来担任。同时资产处及资产管理员所在部门领导也应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资产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平时可以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把资产管理员带出去学习,将外单位优秀人员请进来做报告,开讲座等办法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资产处应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供资产管理员培训学习之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鼓励资产管理员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对资产管理员队伍的加强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领导的重视和增加培训机会,说到底都是外力作用,真正能提高资产管理员自身业务素质方法的还是得靠资产管理员本身。各高校应想方设法调动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从资产管理员内部挖掘其前进的动力。笔者认为,提高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应提高资产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各高校从领导到员工,都应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点管理范围之内。各部门在申报下一年度或将来几年内设备购置计划时,部门领导应首先听取本部门资产管理员的意见,对本部门目前的用资产做到心里有数。同时部门领导确定上报计划时,应让资产管理员充分了解本部门将来需要购置资产的名称、用途、所发挥的作用等。在做市场调研时,也应让本部门资产管理员参与,只有在资产申报、调研、购置等环节将资产管理员的意见纳入,增加资产管理员的责任意识,才能调动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明确资产管理员工作职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情况是各级领导对财务管理很严格,但对资产管理却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松懈的状况,各级领导应注重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岗定编管理,明确资产管理员的职责分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职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兼职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此外资产处、各部门也应定期联合相关处室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讲授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和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各高校存在的经费多、管理难等实际问题,从多方面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工资待遇,提供晋升平台。专职资产管理员的岗位设置应明确所需职称范围,将工资待遇和职称相挂钩,对兼职资产管理员也应明确工资报酬。同时,各高校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资产管理员的晋升平台,只有资产管理员感受到自己的得到和付出成正比,才能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出该有的贡献。
[1] 胡亚云.提升自我素质,争做合格仪器设备管理员[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76-77.
[2] 沈月领,赵增锋,韩永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4):488-489.
[3] 杨静.关于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探讨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41.
[4] 林晓霞.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管理成功:教育,2011(5):178.
关键词:医院资产管理;医院负债管理;医院净资产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药品管理
资产是指医院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医院未来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医院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资产不仅包括各种有形的财产,如存货、固定资产,还包括医院拥有的债权和其他权力,如各种应收账款和无形资产等。在会计实务中,医院资产一般均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来划分。对资产作出如此的划分是为了可以用流动资产来说明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为管理者进行财务分析提供方便。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存货包括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等。
货币资金是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通用性和价值大的特点。它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货币资金管理重点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按制度规定开立资金账户,防止多头开户,资金分散影响调拨;(2)确保资金的安全,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3)保证医疗服务的资金供应和使用;(4)对闲置的资金要充分利用,合理机动,争取最大的利息收入;(5)所有的收付款资金业务的原始凭证要完整保存、便于检查。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医院应收未收的医疗款、病人欠费和暂借或预付给有关单位及个人而形成的一种停留在结算过程中的资金,它体现为一种债权。由于这种债权具有一定的风险,医院可能会无法收回账款,因此要预先计提“坏账准备”,列入支出,计入成本。
存货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卫生材料、燃料、药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比较长,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磨损和新产品替代,其价值逐渐下降而转作费用,在会计上称作折旧。医院应该采用提折旧的方法,这样可以真实反映医疗成本,目前采用的提取修购基金办法只是一个过渡办法。
1.房屋及建筑物。凡产权属于医院的一切房屋、建筑物以及与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如门诊用房、病房、检验用房、变电室、职工宿舍等。
2.专业设备。如核磁共振、CT、直线.一般设备。包括不直接用于临床服务的各种通用设备,如打印机、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等。
5.其他固定资产。指不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服务的各种其他固定资产,包括家具、交通工具等。
无形资产是指可长期使用而不具备实物形态,但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专营权、非专利技术、商誉、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医院的无形资产主要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和土地使用权等。
1.无形资产既具有固定资产相近的一面,即可以多次参加经营活动,在一定生产或服务周期内发挥作用,同时又可以通过分期摊销的方式使价值得以转移和补偿。
2.无形资产具有非流动性,有效期较长。无形资产是与本单位结合在一起的,它固定地属于某一单位,只有当将其出售、合资、联营合并时,才能成为新单位的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是凭借各种技术优势、特殊专业优势、人才、地理位置、环境优势等形成的超越同行业的收益能力资本化价值而有偿取得的资产。
医院负债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或利益,是医院对其债权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负债是医院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
医院的负债主要包括:各类应付账款、医疗预收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应提职工福利费、应付社会保障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
医院的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医疗预收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应提职工福利费,应付社会保障费等。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一般具有数额小,偿还期限短的特点。但是,它属于债务资金,需要控制一定的规模和不断的清理,到时应及时偿付。
医院的长期负债是指一年以上的时间偿还的债务。其主要包括:一年以上的借款,长期应付款等。长期负债具有以下特点:债务偿还的期限较长;债务的金额较大;债务可分期偿还。
医院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医院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不能不讲经济效益。医院的这一性质和特点在负债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一些要求。
1.要严格控制负债规模,注意偿债能力的分析,防止过度负债而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
2.要加强医院预交金管理。实行预付金制度对减少占用医院业务资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合理确定预交金额度,以病种的正常治疗费为标准,不能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要完备预交金交退手续,杜绝漏洞。
3.要对负债进行及时清理、及时结算。负债款项都是有具体内容的,时间性又强,如果清理不及时,容易给债权人带来损失和坏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医院净资产是指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财政专项补助结余和待分配结余等。
医院净资产来源于财政投入、医院经营结余和其他不需要偿还的资金。净资产的大小反映了医院的资金实力和规模大小。
医院事业基金主要用于事业发展平衡收支,年终结余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全部转入事业基金,出现亏损则用事业基金来弥补。
医院事业基金的主要来源有:结余分配转入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净结余转入资金,专用基金结余转入和资产评估增值等。
固定基金是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相互有着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是相等的。
固定基金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投入的资金,专用基金购置形成,融资租入形成,捐赠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等。
专用基金是指医院按照规定提取的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设立的其他基金。
1.修购基金。修购基金是医院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3%~5%一定比例提取的,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更新和大型修缮的资金。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制度,因此修购基金的使用要有计划,在更新或添置新的医疗设备时要充分论证,要把效益放在首位。
2.职工福利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是医院按规定提取的和结余分配形成的,用于职工福利的资金,如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建设,集体福利待遇等。职工福利基金每年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汇报使用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3.其他专用基金。其他专用基金是医院根据有关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住房基金、留本基金等。留本基金是资金提供者给医院设置的专门用途的基金,并限定只能动用其本金所带来的收益使用,而本金不得动用,除非提供者放弃本金全部归医院使用支配。
4.财政专项补助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是指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在年末时结转专项支出后出现的结余。项目未完成时需转入下年继续使用,因此只能作为净资产专项管理,只有当该项目完成后的结余才能转入事业基金使用。
药品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医院开展医疗业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医院的存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进销差价是医院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药品储备要占用很大一笔资金,因此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合理库存,减少损失浪费,加速,提高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销售的特点是处方份数多、药品繁多、数量零星、单价差别大,所以要求准确计价,合理收费。为了防止差错和药品流失,保证医院财产安全,须按药房岗位建立实物责任制;建立健全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各个环节的手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由医院制定药品加成率、药品损耗率、药品周转率等经济指标。
出现误差的因素有许多,如药品盘点表不正确、错计金额、处方划价计算有误、发药差错、药品损耗等,规定一定的误差范围,利于考核评价。
药品由于搬运、过期、破损等原因而经常有一定的损耗,规定一个合理的损耗率,有利于药品管理。
一般来讲,药品资金平均占用额越小,药品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短,说明药品管理效果越好、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越快。因此,加强药品进、销、存全过程的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
[1] 卞正鹏.论医院两级核算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0,(9).
[2] 卞正鹏,杨敏芝.论医院药品收支核算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1.
[3] 种银保,戴钢.大型医用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HIS上的研发[J].医疗卫生装备,2004,(10).
总的来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保险业发展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也主要是体现在1995年的《保险法》实施之后,但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却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的水准,从1999年之后的数字来看,保险业总资产从1999年的2604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522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47%左右。管理资产的迅速提高必然带来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
首先,当我国保险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各家保险公司都是以销售产品为主要目标,成本敏感性不高,现金流的净流入是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长期负债的压力是以当时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增长巨大潜力为前提,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对于资金管理工作的危机感基本没有,那就更谈不上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技术。实际上,当时保险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集中”都没有形成,保费的投资权力完全由保费的收取方来拥有,管理模式的行业内分化现象也非常明显,风险累积较为突出,“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冒险”。
其次,当我国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保险业的制度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先是1995年的《保险法》颁布,接着是全国各家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集中”的开始,然后是1998年以“中保集团一分为三”为标志开始的分业经营,各家保险公司将集团、产险、寿险分离的同时也开始加强了保险资金的统一管理。在这个阶段,保险资金的使用开始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与此同时,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变化的复杂性也迫使各家保险公司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建立专门化的资金运用部门,同时期存在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制度风险又加剧了市场风险的管理难度,因此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存在明显的进一步创新的内生性。
再次,当保险公司独立的资金运用部门在运作中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无法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大力提倡和推进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制度在我国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开始需要保险资金能够独立运作投资业务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投资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制度也需要能逐步和市场接轨。因此,更具专业性、开放性和全面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自然。
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都是由负债主导逐步向资产主导过渡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检验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和保险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资产配置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从国际惯例上看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加里·布林森(GaryBrinson)、布雷恩·辛格(BrainSinger)和吉尔·比伯尔(GilBeebower)在1991年《投资业绩的决定因素》中指出,“大约有90%以上的机构投资组合收益差别来源于资产分配的不同,而仅有少于10%的投资收益差别可由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不同来解释。”由此可见,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投资业务将与保险主营业务共同发展,前者的发展地位是一个不断强化直至并驾齐驱的过程。从西方国家的数据来看,保险主营业务的发展必须依托投资业务的发展,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发达国家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工作开展和公司型建制。
从国际上保险公司发展过程来看,不仅资产负债匹配技术和管理体系在不断强化和发展,单从高管人员工作背景的变化就已经不断说明资产主导型的越发重要:保险创建之初主要是由市场销售的高手担任公司高管;第二阶段是由精算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通过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而进入公司管理层;第三阶段是由投资管理人员担任高管,来支撑和承担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运行。
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十年来看,最初的保险公司高管往往都是由政府部门、银行部门等高管人员来担任,这些人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背景深厚,能快速取得业务。而正式业内培养的第一代高管人员一般都具有保险主营业务背景,然后是具备良好管理才能和技术的管理类或精算技术人员。从19世纪开始,保险精算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只要根据生命表,工作人员都已经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再经过此后的财务高管人员主导后,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高管人员往往是具有较好投资工作背景的业务专家。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在各家保险公司内部往往也具有较好的组织基础,这也构成了目前9家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重要基础之一。
目前全球的金融监管主要是混业和分业两种模式,兼具其中的经营模式也往往因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优势或财政优势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模式。从各自推行的国家或地区分布来看,金融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是以混业制度为主。
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发展中阶段,因此金融领域里的分业经营模式有制度上的依赖性,但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系统内各公司内在生存和竞争的压力,混业发展在我国目前有一定的内生性要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规律主要取决于市场发展和监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检验指标就是看防范金融业之间风险传导的防火墙是否坚固而有效。
从混业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往往是秉承金融体系中资产存量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的,换言之,银行业、保险业开展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更为直接。从目前我国保险业管理办法来看,保险公司参与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难度较大,而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好可以解决相应难题,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所在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网络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其集中化风险控制和资金优势达到保险行业向其它金融领域发展的试点作用。
从国际上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内容来看,主要资产包括一般账户资产、独立账户资产和第三方账户资产,三者的结构没有统一规律,根据国别、金融环境和每家公司自身的情况略有差别。但从总体来说,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有以下特点:
首先,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业职能的主要支持在于资金融通功能,这是保险三大职能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定位的主要依据,也是其在保险业地位中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由于保险主业资金的长期负债性特点,在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间隔中,没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管理对主业资金的增值作用,保险业的补偿和保障的两大功能也就无从发挥。
其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定位就是金融服务公司,其所遵循的监管法规和业务准则的首要前提就是一种企业资金的投资行为,因此业务类型与保险业自身的业务类型相差较大,在更多情况下主要是与证券机构、信托机构和其它投资咨询机构来竞争,甚至在一些国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展业后台或者展业目标就直接是银行业务。换句话说,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在各国的金融体制中都具有典型的旗帜性、全面性和具备货币及资本领域双重领导力的市场形象。
再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目标只能是展业越加丰富和规模越来越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这是由残酷的市场竞争决定的,否则保险业资产只能逐步由市场的第三方机构代为管理和投资运作。换言之,保险资产管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行业竞争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美国和欧洲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是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管理保险资金,而且成功管理其它各类资金;或者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被淘汰,保险资金被全权委托到保险业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代为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面临其它TPAM(ThirdPartyAssetManagement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大竞争,如图1和图2所示,到2001年底,美国市场上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领先的5家机构中只有2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欧洲市场上第三方资产管理领先的10家机构中只有1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依法登记注册、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但从实际准人的业务经营具体内容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领域还是明显扩大,比如第29条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业务”的规定中包括: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的人民币、外币保险资金;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控制的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我国保险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国务院其他部门批准的业务。从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的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名称和经营范围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极大,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同时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为下一步的展业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从现有的业务类型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通过专业化和独立化的制度运作来实现化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支持保险产品创新等目标。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方面来看:首先,资产业务中主要还是金融产品投资,存量较小的保单业务明显具备客户服务的功能,存量中的非金融产品一般主要是公司自用部分或历史遗留项目;其次,负债业务目前还主要是受托管理所在保险集团的产寿险及集团资金,尽管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尝试接受其它社会资金的委托业务,但总体来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甚至还没有受托管理到全部的保险资产。再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意义上的中间业务目前还没有开展,即使有也往往是从提高投资产品市场份额的角度出发的。因此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十分广大。不仅在资产业务上可以通过扩张投资渠道来实现资本市场与非资本市场产品的有效组合,还可以在负债业务上通过大力挖掘投资型保险产品和企业年金理财产品等方式来进一步争取受托其它保险公司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广大的社会资金,从而实现独立的资产管理和机构运作。
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投资及保险行业双方面优势开展进一步的中间业务,最终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自主经营——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的四步行业发展目标。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应该充分借鉴和吸取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和教训,加快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多元化突破,才能立足市场,独立防范市场系统风险,事实上,大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已经开始了业务的研究储备、人员储备和制度储备。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相应的业内制度工作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和重视,近些年来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基础薄底子弱,保险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工作仍将是未来行业内的工作重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应该说,目前由于我国还处于金融分业阶段,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还属于部门监管和业务监管相融合的阶段:一方面,我国保险监管机构要对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机构监管;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内容还需要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和银监会、证监会等进行良好的行业沟通。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专门的法规和细则。
其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委托受托关系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目前保险行业存在一定的资产管理矛盾:一方面,各保险公司在业务竞争的压力下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而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制于市场的整体环境难以完全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受托人队伍还没有达到美国TPAM的管理程度,而且在业务初期还需要给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一个成长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率的计算和保证、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结合、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分配机制、争议的协商机制等等,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保险业本身的快速发展,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仍然停留在负债主导型的投资阶段,最终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双方面受损,这些都需要保险业资产管理制度的细则强化。
第三,保险资产管理的其它相关外部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比如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传统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化运作模式,因此不仅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种相关外部制度,更需要防范诸如重复征税等问题,否则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运作的制度优势非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因为增加了重复性负担而降低资金运用本身的收益和效率。
从业务内容上说,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种类发展速度超过了人才的引进速度,很多业务类型还需要市场上更全面、更广泛的专家人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需要业务人员具备市场里合格的投资技术,更需要投资技术与保险主业的产品开发、资产负债匹配等技术相融合,而且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因素,保险资产管理还需要更多具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一些岗位需要将人才引进和内部强化有机结合,选人录用要符合市场水准和行业匹配的多方面标准。目前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需要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上与市场进一步接轨,充分考虑薪酬水准具备刚性的特点,进一步吸引人才、保护人才和发展人才。
由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具备期限长、收益要求稳定等行业特点,因此以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投资理念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主导理念,这些都需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队伍更具专业化水准。资产管理工作的理论技术性很强,从资产组合模型来看,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决定和预测机制本身就较为复杂,目前市场上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来预测资产的期望收益率的作法也越来越多,但还都没有权威的结论。根据经典理论,无论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还是套利定价理论(APT),论述最多的还主要是单因素模型,而对于多因素模型,往往也就是在单因素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的尝试而已,因此在理论界尚无定论的前提下,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对管理队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只有在公司层面的投资技术、投资策略、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市场化的标准和方法后,该公司的投资收益与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才能真正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特征。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和市场机遇,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一方面,截止2006年8月,我国保险业内管理总资产已达1.7万亿元,而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增长平均在25%以上,因此9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资产具备一定规模,其投资内在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在整个金融领域中的比重还远不足1/3,虽然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始终保持在证券业总资产的3倍左右,但离银行业总资产的规模还相差较远。比如至2006年4月,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近40万亿元,占我国金融总资产的95%,而同期的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只有1.63万亿元,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认识目前的战略任务,而且需要具备在公司内外、行业内外、国家内外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可以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图或组织效力星状图来分析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如图3所示,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战略、报酬、结构和过程、文化、人员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的五大方面,而在这五个要素的组合过程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身的特性。首先,从战略上看,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和治理完善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公司型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其次,在报酬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要按照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标准来实施管理激励,又必须在员工发展中凭借平台优势树立事业成就感的隐性激励观念;再次,从结构和过程来看,由于保险资产管理要求的技术性较为复杂,与资金有关的各方面责任压力又较大,因此,需要强调职能性组织管理的效率,同时又必须和委托人建立完善的沟通网络。而在各个产品的投资和决策过程中,更需要坚持科学、规范、严谨、流程化、投研一体化的实施过程原则。第四,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有符合自身行业特点和远景规划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需要兼容保险行业、资产管理行业等多方面特点,其中稳健、诚信、专业、服务等内容都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企业文化导向。最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主要体现在如前所述的各类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沟通人才。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只有9家,总体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各家的基础情况略有差别,市场股东的背景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委托方的意愿。委托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规模、管理力量和投资团队来确定资金委托形式和额度。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分为
三类:部分超大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还没有做到全部受托集团内所有资金,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委托方的沟通,提高为委托方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本保险集团自身内的受托资金规模和效率;部分大中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目前基本上是全权受托集团内全部资金,因此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实现资产管理的顺利转轨;部分中小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集团内资金规模较小,因此可以依靠其自身的专业化队伍,积极向所在保险集团外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做战略渗透,为整个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做示范效应。
当前,保险业发展仍处于由负债主导型逐步向资产主导型过渡的阶段,我国保险业正处在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这项改革中承担更多的推动作用。从国际上通用的偿付能力理论和实践标准来看,责任要求理论、风险资本要求理论和加强管制风险评估框架理论等最终都要求保险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大于负债,此外还需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以履行所有因债务而导致的财务责任。“技术上没有偿付能力”表示承保人未能符合由监管机构所制定的最低程度偿付能力;“实际上没有偿付能力”则表示资产的市场价值比负债低。因此单纯靠保险主营业务使保险公司在保单持有人得到充分保障和保险业运营成本较低这两个因素的权衡中达到均衡的做法是不完整的,保险公司在完善储备金、偿付能力保证金等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调投资的主导性。只有投资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情景测试、随机性模拟测试、资本充足测试、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等检测方法才能真正实施,理论到实践的接口才能真正实现。
实际上,保险投资如果停留在负债主导的被动投资层面上也不利于保险资金本身的增值作用的发挥。在原来的投资模式下,由于保险投资是部门运作而非公司运作,投资的独立性有一定的制度障碍。因此,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制度基础上,保险资金在投资层面上起码应该具备建议权和独立性。从资产主导型的特征来看,最主要表现两点:一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销售量产生影响;二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设计产生影响。目前阶段,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可能还难以具备双方面权利,但加强与保险主营产品设计与开发部门的沟通和建议应该是未来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基础之一。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与作为委托方的保险公司建立充分理解的互信平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区别于传统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部门最主要的制度体现就在于能施行更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与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互信平台也需要搭建在有效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必须是成熟盈利的保险公司,而且股权有25%的空间可以留给外资和民间资本等战略投资者,这说明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一个明确的外部治理结构基础。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可以为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搭建有效的互信平台,在未来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中,这种互信平台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作为委托人的保险公司应当信任作为受托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不仅是未来业务的需要,也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重要选择,更是规模经济和成本节约的实践结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应该突破原来的部门管理依赖性,加强市场危机感,主动接受委托人的监督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保险行业内的“双赢”。
(五)建立符合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特征的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和评级体系
在发展资产管理模式的初期,保险公司也应该逐步考虑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目前国内已有金融机构取得了标准认证,其它金融机构也都正在积极推行这种国际化管理模式。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应该考虑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IS09001标准,进一步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市场的快速反应,坚持核心作用、全员参加、过程方法、管理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事实决策和与合作方互利的原则,通过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专业化。并且注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P—D—C—A循环”(P:plan策划,D:do实施,Bwin必赢C:check检查;A:act处置),逐步建立风险管理与整合体系审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投资绩效评估等子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行业经验的重要借鉴。由于我国各保险公司的基础不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理顺委托方与受托方关系,坚定“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治理完善”的发展战略思想,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突破和市场效应。
[1]孙建勇.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孙键,范南.入市保险资金需把握五大功略[N].上海证券报,2005—02—23.
[6]林义.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的政策思路[J].保险研究,2002,(11).
S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长以及理财需求的提升,资产管理成为了金融体系中快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并且其作用日益显著,甚至已经成为了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领域。资产管理领域成为了国内仅次于银行、具有跨界特征的金融“子行业”,缔造了一个所谓的“大资管时代”。
一是资产管理的规模持续快速扩张,规模已十分巨大。根据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数据,金融子行业相关资产管理规模总计约为88万亿元,由于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部分资管产品之间互相借用、产品互相嵌套、交互持有等重复计算因素,剔除后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为60万亿元,约为2016年GDP的80.8%。
虽然与英美等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比较而言,资产管理规模占GDP的比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从自身规模上看,国内资产管理规模已经非常巨大。
二是资产管理运作存在跨界融合的特征。国内资产管理的运作存在诸多跨界操作的状况,银行+信托、银行+证券、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信托等互为通道、交互嵌套和跨界融合十分普遍,本质上就形成了日益深化的综合化或混业化经营,而国内目前仍然是分业监管的体系,这样就造成了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监管体系的制度性错配。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部分金融机构主动跨界创新、刻意规避监管、深化跨界套利的行为,加上监管体系自身的分业监管、监管标准以及监管执行等方面的差异,资产管理领域的风险在逐步显性化,并且风险跨界传染的可能性大大加强,存在潜在的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
面对日益强大且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子行业”,金融监管当局看到了其中的风险,相关当局亦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管控,票据空转、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等都受到了较为严格的治理。本次《指导意见》在资产管理的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中介与信用中介、投资范围与限制范围、Bwin必赢风险防控等都具有重大的举措,对于完善资产管理领域的监管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一是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虽然,从界定上说,资产管理业务是一个典型的直接金融范式,资产管理公司在其中主要赚取管理费,但是,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部分资产管理业务都涉及到了金融机构的表内业务,比如银行表内理财业务,这使得资产管理的边界被混淆。此次,《指导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明确为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所谓的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二是管理中介与信用中介。从本质上说,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资产管理中介,但是,在现实的运作中,资产管理公司往往成为了一个信用中介,承担了承诺保本收益、进行收益保障、刚性兑付、隐性担保等非市场化的责任。
《指导意见》要求,当金融机构开展名为代客理财、实为承担兑付责任的资产管理业务时,要适用资本约束机制,实际上要变成一个真正的信用中介。如果是一个管理中介,那么要求严格禁止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禁止关联交易,要求产品期限与所投资产存续期相匹配,并强化投资者适当性以及信息披露等制度实施。
三是投资范围与限制范围。本次《指导意见》对于资产管理的投资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投资范围上,固定收益类资产、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公开发行并上市交易股票、未上市股权、金融衍生品和境外资产都进入了资产管理投资的“正面清单”。
在限制范围上,《指导意见》严格要求资产管理产品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的投资;允许发专门产品,投资于其他非标产品,需要限额管理、禁止期限错配,逐步压缩非标资产规模。
最后是风控管控问题。在资本约束与风险准备上,《指导意见》在资产管理领域的风险防控上最为重要的政策是要求资管机构建立好资本约束机制,按照产品管理费统一计提10%风险准备金。指导意见并没有对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本金要求提出具体的建议,但是,根据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也将纳入到MPA之中,未来表外业务的资本金约束机制可能会随之出台。
在杠杆倍数与集中度上,《指导意见》对结构化产品的杠杆做出统一限制,抑制高杠杆操作,同时,单只资管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资管产品净资产的10%,私募产品除外;全部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的市值或者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者基金的10%。
虽然,过去几年监管当局对于资产管理领域的风险提出较多的应对举措,特别是去年以来,保险、银行等监管主体都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或征求意见稿,此次央行主导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亦是较为及时的政策举措。但是,整体而言,资产管理领域的监管仍然具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一是全面监管。一定程度上,资管管理领域的机构与监管主体进行了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但是,由于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制度性错配,使得资管领域的部分业务可能未被及时纳入到监管体系之中。
本次《指导意见》明确了资产管理的范畴,这对于践行全面监管或监管全覆盖是重要的举措,有利于减少监管漏洞和监管空白。但是,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制度性错配对于全面监管仍然是长期的挑战。
二是统一监管。资产管理几乎涉及到了国内所有的金融子行业,但是,在分业监管体系下,标准统一问题则一直是监管体系的体制性瑕疵,各个监管主体对于资产管理的管控力度及其微观监管标准的约束都存在差异。
即使在本次的《指导意见》中仍然可能存在微观标准不统一问题,《指导意见》中指出固定收益类、股票及混合类、其他类产品的杠杆倍数分别限定在3倍、1倍、2倍,对于结构化产品优先和劣后的杠杆倍数设置中固收类、股票类、其他类分别为3倍、1倍和2倍。但是,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化安排可能持有保留意见。分工合理、标准统一、协调有效的监管机制是资产管理监管未来的重要任务。
三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领域发展迅猛,跨界特征亦十分明显,但是,针对资产管理监管的基础设施仍然是不完备的。
第一,法律制度规范存在不健全甚至是适用混乱的现象,亟待建立全国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
第二,资产管理分布于不同的金融子行业,整体存在相对分割的状态,这使得资产价值、风险定价、资产负债匹配以及投资者保护等存在重大难题,亟待建立统一化的资产管理市场体系。
第三,金融综合统计不完善,使得不同部门的资产管理业务交叉状况无法全面洞悉,无法推行具有针对性的跨界风险防控,亟待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信息综合统计系统。
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目标包括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前者主要涉及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的稳定、国家安全、社会公平以及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后者则主要涉及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为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之一,必须能有效地保证国家实现持有国有资产的目标。这也是衡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其运行是否有效的基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不仅为国有资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在实现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目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职能和使命。以中央政府为出资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是国家通过国有资产管理者一资源配置机制实现其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这类国有资产及其相应的国有企业应坚持以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为主,由国家政府直接实施监管;严禁开放这类国有资产的产权交易,实行国家全资拥有、或者以国家绝对控股的方式经营;并保证国家拥有相应的投资决策权、运营和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权、人事任免权以及价格和收费标准的国家管制权。相应地,对其他国有资产则应主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职能体系规定国有资产管理所具有的社会与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功能性的规定代表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者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所拥有的权利与权限。而责任体系则是为保证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目标的实现所做出的一系列追溯制度的安排;这主要包括受托管理责任、财务责任、政治责任、政策责任以及道德与社会责任等;责任性规定代表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管理者在行使其管理权的同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各级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论述,就是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计要做到职能体系与责任体系的统一。历史地看,以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只重视职能体系的设计,而忽视了相应的责任体系安排,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责任追溯机制。
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又一基本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的业绩评价是对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运行效果进行考核和鉴证,并通过反馈机制来不断修正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于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结果往往涉及到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者的切身利益,所以评价标准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总的来说,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是看其是否真正实现了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但在确定评价体系时则应考虑在国有资产分类分级管理的条件下,各类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者所负有的不同职能与责任,避免“一刀切”。具体来说,与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目标相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可分为社会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两大类。社会性指标主要考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运行结果的“公共性”,而非盈利性;这类指标主要包括稳定性、安全性、公平性和效果性等。经济性指标主要是考核国有资产的盈利性,从而判断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状况和水平;这类指标主要涉及国有资产使用的效率性、效益性和增长性等方面。应该指出的是,社会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矛盾的或此消彼长的,如当强调国有资产配置效率时,可能会对就业和环境保护等社会性目标造成不利影响等,但是从国有资产的性质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要求来看,社会性指标可能更重要。因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运行及其绩效评价过程必须在社会性与经济性之间进行有效权衡。
探索国有制的多种有效现实形式,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突破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与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经营的独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我党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上的巨大进步和创新。历史上,我们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问题上,往往把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管理等同起来,将国有企业视为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际上,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全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而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国有资产的管理形式不一定必须表现为国有企业经营形式,而是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提供公益服务的成果既可以是货币性的,如各种保障性支付等,也可以是实物性的,如基础设施等。只要有利于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目标的实现,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另外,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探索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淡化了中央政府对国有资产经营过程的直接干预。政府作为出资人,是以承认企业具有独立完整的法人资格为前提的。因此,政府作为出资人,按照两权分离和政企分开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