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66668888
网站首页 关于Bwin必赢 产品中心 Bwin必赢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898-6666888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箱:admin@shyanhou.com

Bwin必赢

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Bwin必赢

资产处理机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2-08 20:20:20 点击量:

  1、确立明确的监管目标。据2004年末数据统计,荆州市国有资产总额近500亿元,但经营性国有资产仅为29.33元,占5.34%。其余全部为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数量极为有限。经过五年多的国企改革、破产重组后,现存国有企业资产总量在5000万元以上的不足30家。为此,确立了三个方面的监管目标和重点。一是将国企改制、破产重组中的国有资产转移出让纳入国资监管重点。从改进国企改革方案制订、加强资产评估确认监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入手,规范企业改制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将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纳入国资监管重点。严格执行公开信息、竞价转让的原则,坚决杜绝自买自卖、暗箱操作的违规交易行为。三是将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纳入监管重点。建立起出资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出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奖惩办法及出资企业国有产权收益分配监管办法等,明确的监管目标和思路,为国资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2、把握关键的监管环节。一是把握产权登记环节。为了贯彻落实《省国资委关于换发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工作的通知》精神,荆州市国资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在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别与工商管理部门、企业主管机关及各县市区紧密配合,并严格按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登记要求,较顺利地完成了全市国有产权登记年检工作。二是把握产权变更转移环节。主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革承接国有资产,必须有市国资委下发的国有资产处置文件;改制改革企业变现出让资产,必须到市国资委选定的产权交易中心进场交易;国有投资主体实行工商变更登记,必须报市国资委审批。三是把握国有产权收益分配环节。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红利的征收力度,尤其对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收益实行严格的监管;第二,加强对改制企业不良资产核销处置的监管,及时将残值收益纳入国有资产收益账户;第三,在国企改革中注意督促检查职工安置费用的使用与分配方式,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第四,扎实做好出资企业经营班子绩效考核工作,努力提高出资企业的盈利水平。

资产处理机能十篇

  3、运用得力的监管手段。一是行政制约手段。即国资管理部门在国资监管营运过程中必须具备充分的行政影响力、控制力和推动力。市委、市政府及其主要领导赋予了新组建的国资委三项主要职能。第一,明确了市国资委全面负责协调市直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主体地位,并相应调整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专班。第二,对首批18家出资企业履行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统一的职能。市委、市政府就此专门下发文件和纪要,促使工作尽快开展。第三,市“三定”方案明确规定了市级国有资产由国资委全面负责监管,从而结束了市级国有资产产权交叉管理的体制。二是法纪监督手段。为切实做好国有产权管理工作,防止腐败现象发生,荆州市国资委先后与市纪委联合下发了《荆州市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源头治腐工作实施意见》;与市检察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办法》。三是利益分配手段。现阶段主要是加强对市直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的归集、发放的监管;实施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奖惩;开展不良资产打包缩水等项工作。下一步还将在国家资本金投入、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等方面强化职能,使国资监管的综合手段得到全面提升。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先后制定和贯彻落实了四个类别20多项国资监管制度。

  第一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制度包括:①《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②《荆州市市直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操作规程》;③《荆州市改制存续企业监督管理暂行规定》;④《荆州市市直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及评估结果核准工作规程》;⑤《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业务暂行办法》;⑥《荆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专家咨询库管理办法》等。

  第二类,关于出资企业。主要制度包括:①《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②《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财产决算报告管理办法》;③《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暂行规定》;④《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⑤《荆州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等。

  第三类,关于产权转让。主要制度包括:①《荆州市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②《荆州市国有产权转让操作规程》;③《荆州市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41号令,国资委代拟稿);④《荆州市市直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程序》等。

  第四类,关于反腐倡廉。主要制度包括:①《荆州市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源头治腐工作实施意见》(与市纪委联合发文);②《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办法》(与市检察院联合发文);③《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④《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暂行办法》;⑤《荆州市国资委工作制度》等。

  (一)审计评估中介机构的选择,由公允、公开的“游戏规则”说了算。首先,在对全市中介机构执业资质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建立了荆州市中介机构备选库;其次,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审计项目由哪家中介机构承接,分别采取在备选库中随机抽样和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最后,中介机构评估审计费用支付,由原来的由企业对中介机构直接支付,改为由国资委先向企业预收,再根据服务质量向中介机构支付。

  (二)评审范围的确定,由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说了算。在新的政策法规出台前的基本作法是,评估范围主要由企业向中介机构提供,基本不进行专项审计和清产核资。同时,企业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未纳入资产评估范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对所有改制企业全部按新的政策法规确定了评估范围。

  (三)评审结果的核准确认,由国资委和专家评审团共同说了算。2005年至今,我市共核准和备案了39家改制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于严格把关,评估审核共调增国有资产1.06亿元。

  1、企业申报。由企业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符合规范要求的《资产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

  2、专班初审。由市国资委牵头召集评估专家评审会。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91号令)等有关政策法规,对评估报告逐项予以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3、分类审批。对资产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评估项目核准,由市国资委分管主任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直接审批;对资产总额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评估项目核准,由市国资委分管主任提出审核意见,再报国资委主任审批;对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评估项目的核准,由国资委召开专家评审会议,然后由市国资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批。

  4、重新评估。在对审核过程中的评估结果有较大异议的评估项目,市国资委对评估结果不予核准,并将委托中介机构重新进行评估。

  (一)依靠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营造进场交易的环境。要想让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变为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仅靠产权交易中心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必须把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当作一项硬性规定。第二,必须把国有产权交易当作一项纪律约束。第三,必须把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当作一项行政手段。

  (二)依靠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共同把住进场交易关。第一,与土地、房管部门配合,把住不动产交易关。第二,与财政部门配合,把住行政事业单位产权转让关。第三,与国企改革部门紧密配合,把住破产企业资产处置关口。我们始终保持与工商部门的工作业务联系,及时准确掌握国有企业产权变更情况。在国有企业开办登记、变更登记和年检登记中,工商部门坚持把出具国资部门产权登记表作为工商登记的必要条件;在国企改革中,在由国有企业向民营化企业实行产权变更登记时,企业必须出具国资委下发的资产处置文件。

  (三)依靠公开、公正的竞价方式,提高进场交易的竞价水平和资产收益。严格规范产权转让和交易行为,积极推进产权交易立项、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的公开透明。并严格按“委托申请、登记挂牌、公开竞价、成交签约、结算交割、进入专户、成交确认、变更登记”八个环节实行阳光操作,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四)依靠规范周到的服务,广泛赢得客户的信任。为方便企业、方便客户,全方位提供一条龙服务,真正让受让、出让双方满意。

  2005年以来,荆州市产权交易中心(湖北省产权交易中心荆州分中心)实现国有产权转让交易22笔,成交金额3.26亿元,成交额高于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历年成交额的总和。

  (一)积极探索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与债务的处置方式。依照《荆州市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改制企业已核销的不良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处置,处置收益纳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账户。去年6月,市政府成立了由国资委牵头组建的不良资产打包处置办公室,对企业不良金额债务实行“集中打包处置,公司缩水回购,市场转让处置”。

  (二)积极探索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与运营方式。目前正在抓的具体工作有四项:第一,全面实施对出资企业的产权界定和清产核资;第二,部署对出资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考核工作;第三,贯彻执行出资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第四,抓紧实施对出资企业外派监事、董事和财务总监。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物质保障。固定资产能够为全院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以及后勤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既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要符合学校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才能够保障物质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稳定性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繁荣发展,学生数量和管理模式都与传统方式有着一定的区别。对固定资产实施绩效评价有利于更好的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构,提高固定资产的服务能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从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可以实现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更能构建起固定资产科学化的配置和有效性的利用模式。

  (一)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资金配置不科学。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在使用范围和用途上主要是根据政府的指导进行操作。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效率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求严格管理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配置缺乏可行性,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往往存在着不科学不平衡的现象,重钱轻物,轻管理重使用,学校的各个部门对于预算没有考虑到整体规划,盲目的购进固定资产从而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在高职院校中,因为专业的需要购置专业仪器,在购置这些专业固定资产上,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追求资产的数量多、档次高,设备在资金使用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设备重复购置,大材小用,在经费下拨以后,没有按照申报的要求进行操作,就导致了经费预算和固定资产购置方面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例如有些院校的设备出现了使用故障,但没有达到报废年限,有的维修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有些院校往往就会购买新设备,造成了设备浪费。有些高职院校保留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固定资产没有真正用于教育教学,而是用于学校的其他基础建设,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与政府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时期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要遵从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固定资产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的配置既符合国家要求,又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资产保障。(二)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和会计核算存在弊端。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更新财务和会计核算制度,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操作才能够适应当前建设的要求。财务和会计核算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工作,做好该项工作才能够真正明确固定资产的数量可以通过整体的规划来构建及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延续了传统的管理方法,没有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操作。同时,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部分院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会计部门在对固定资产的资金筹集,预算决算方面无法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必然的问题。高职院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而在各项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就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按照财务和会计核算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清查制度,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但是,如果未能按照执行的定期对账制度,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就会形成对照不符合的现象。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如果存在弊端,这就会导致高职院校的虚增资产成本核算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管理就会存在一定的弊端。(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例如高职院校的房屋建筑物公务用车等均存在没有充分利用,资产出现闲置等情况。资产无法合理筹划导致了资产重复购置,全新的设备大量闲置,而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被淘汰的设备也没有正常的报废,资产效益无法达到最大化。例如在某高职院校中,2017年院校购置了一批大型仪器设备,每套单价均在20万元以上,但是,处于闲置状态的机器则有半数以上,这种状态就导致了设备的使用效益没有按照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进行执行。固定资产浪费现象严重给予了资金管理一定的矛盾,资金的使用需要按照高职院校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够实现固定资产和教育教学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如果一旦设备和教育教学之间出现矛盾,在管理方面又无法进行科学化的操作,就使得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无法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当前高职院校在升级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固定资产能够具有一定的资金化要求,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升级发展的目标,但是,如果一旦固定资产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容易出现闲置浪费的局面,而导致了资金的过度使用。

  (一)运用绩效评价进行需求环境的分析。运用绩效评价对高职院校的需求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获取高校自身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购置的对象和行业环境宏观经济分析都可以对高职院校的采购进行合理性可行性的确认。高职院校就可以根据需求环境的分析而获得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购置的设备,这样购置的固定资产才是符合学校需求的,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绩效目标设定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的要求制定效率目标。绩效评价的手段更加符合保值目标、使用目标和共享目标的预算方法。高职院校的财务处和资产使用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目标需求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有着合理的规划和要求。高职院校可以运用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来明确固定资产购置方面具体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捋顺相关的运作机制,例如财政经费和学校拨款需要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例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的统筹规划,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需要保障绩效管理的运作。再如信息保障机制方面,固定资产管理的共享平台和资产报告要实现校内共享和校外共享。学校遵循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在资源管理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需求要实现统管共用的衔接模式。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设计应该建立起平台建设,如固定资产的期末存量增减变动情况,损毁情况和流失情况等。明确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在固定资产的申请、配置、使用、处置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实现相互的制约和监督。内部环境的需求分析根据资产的效益情况进行具体的清查。高职院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整体管理的有效检查,就可以使内部需求环境和外部的供求环境之间架构及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高效运行。(二)绩效评价有利于做好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阶段是关键的步骤,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存量情况在充分调研以后,结合需求环境和资产配置的要求,可以进行资产配置和增量预算方案的设计。高职院校的财务处就是预算部门,预算部门根据安排资产的优先顺序可以编审并上报预算。预算分级阶段也可以根据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在高职院校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预算编制阶段运用绩效评价的方式有利于使绩效评价更加标准,也有利于预算编制阶段有相关明细的确立。财务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编制预算是一项非常细致严谨的工作,按照绩效评价的标准就可以明确预算管理的各个时期的操作,有利于编制高效可行的预算计划,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预算管理在审批以后,资产信息就会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这样实施资产预算的跟踪管理就有了依据。(三)应用绩效评价模式规范管理部门的工作秩序。高职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规范化的设计,就要求各个管理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要求进行工作。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权利行使需按照职能部门的要求进行工作,例如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固定资产的财务审计和内控,财务处负责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处根据资产管理的综合要求按照职能部门的规定实施资产存量的定期盘查等工作。管理部门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可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效率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在绩效评价的模式下,可以建立起组织结构的统管模式,有效实现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固定资产在绩效管理运行模式下按照新的运行机制可以实现保障机制、信息机制、监控机制的合理化运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符合现代化院校的发展要求。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短,目前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笔者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方向的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新晨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时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规定在论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总体思路上勾画出了下一步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这一体制从五个方面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架构:一是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及其地位,即分别确立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二是确定了不同层次出资人的出资范围;三是要求中央与省市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四是对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要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五是要继续探索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这一架构从根本上将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职能相分离,即政府只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的经营与保值增值职责则由有关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来承担。对于国有资产经营的体制和方式则要求作进一步探索。按照这一精神,有关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将国有资产经营与使用职能相分离或区别的思路,即将现行国有企业的实业经营职能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能加以分离,将资产经营职能分离出来交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承担,而将前者即实业经营职能继续留给原企业。这一设想与前几年有关学者和国有资产法起草思路相一致。根据上述思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体制即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一资产经营公司一生产经营企业“三个层次”的机构共同构成。

  在上述体制架构中,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政府部门,它是政府中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在过去的体制下,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主体,政府各有关部门都是国有资产某一方面的代表,其职责是以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这些部门都负有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责任。在新体制下,由于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一方面政府作为国家管理机器,应服务与监管全社会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设立统一的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机构,原各政府部门不再管理经营国有资产,对整个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不再承担责任。此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将集中于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适应这一要求而设立的新的政府职能部门。按照这种思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总体职能是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具体职责应包括统一制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确定国有资产经营方针,代表国资机构与政府其他部门发生关系,分级持有国有资产,并作为出资人代表,根据资产管理需要设立或选择利用社会经营机构负责经营国有资产,代表出资人与资产经营机构发生关系并监督考核其经营活动。

  在新体制架构中,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是依法设立或根据合同授权负责国有资产经营的经营机构,是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保值增值的企业组织,它们的职责是以国有资产进行投资经营活动,使其保值增值。例如,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处拿到100亿元资本,这种资本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资产或者股权。资产经营机构利用上述资产去进行投资,并要对其效果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它就成为实实在在的经营机构,一个国有资产经营企业,尽管它经营的是国有资产,由于实行企业经营,推行市场竞争,要核算投入产出比,并获取盈利,故不再具有政府的地位,不能享有政府部门的相关权利。在与其他国有企业的关系中,他们是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这种代表身份是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时一并受取的。这样的机构包括目前的控股公司、有关专业部门改制形成的管理公司、以及专门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家投资公司等。

  在新体制架构中的第三类机构是一般国有资产使用或受资企业。这类企业在新的体制架构中属于普通经营企业,他们根据合同使用国有资产或者接受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投资,利用这种资产或投资进行生产经营营利活动,以其实现利润回报投资者,企业经营效益好,可以向投资者返还较多的收益,效益不好可能使使用的资产或投资生产亏损。从目前来看,这类企业还带有一定的国有性质,随着新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他们应完全走向市场。他们与国家之间的直接关系应逐步彻底割裂,完全根据市场要求进行经营和盈利活动。

  按照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架构,三种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间是政府与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国有资产授权与被授权关系。由于国资委是从总量上管理和持有国有资产,他们不宜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的直接经营。对于国有资产的经营职责应通过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来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营机构,故要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的实际经营。他们从国资委将经营资产受托下来,进行经营并要对其保值增值承担责任。为了强化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责任,对于他们的授权经营要赋予明确的责任,并实行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例如在正常经营环境下,对其承担经营的资产每增长一定比例给予何种奖励,造成一定损失给予何种处分,都应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规定。国资委还应依据授权合同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和奖惩。

  第二,资产经营公司和生产经营企业之间应是投资和被投资或者国有资产使用权的出让和受让人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①资本经营关系,资产经营公司根据保值增值要求向生产经营企业投资,获取企业股权,依据股权参与管理,行使权利,包括对企业经营方针提出意见,参与企业负责人的决定,参与企业收益分红等,当企业快速扩张或经营不善时,及时进行追加投资或将其持有的股权部分或全部卖出。在此关系中,资产经营机构对国家投资拥有股份的企业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它只是以股权的方式“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清泰同志提出的意见,他们只能依照《公司法》以股东的方式行使权利,不能既是“老板”,又当“婆婆”。即便是大股东,也没有超越《公 司法》干预企业的权利。②对于尚未改制的企业,是国资使用权出让与受让关系。资产经营机构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将资产交给企业使用,履行出资人相关权利义务,包括选拔企业经营者并对企业及经营者的经营资产效益进行考核和奖惩,同时积极推行这类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渐将其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而使两者关系向第一种关系转化。③对于国有独资公司,应是一种特殊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对于这类机构要通过适当方式将其国资经营职能和实业经营职能相分离,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责权不一致问题。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摘要: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构建相应的实训基地、实验场所,购买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进行绩效管理,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固定资产效益的最大化。随着我国对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不断增加,所以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加大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高职院校在对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进行规划建设时,通常是以系、专业等为基础的,坚持小而全的原则。虽然不同专业的实验、实训内容不同,但用到的实验设备等可能会相同,由于没有从学校整体出发,对实验实训场所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所以存在重复购置设备的情况。而有的设备又不能调剂使用,所以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使用效率普遍偏低。根据调查,高职院校大型类仪器每年的运行和维修费用,在仪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为8%,如果再加上其物理损耗、精神损耗等,则大型仪器的年持有成本在仪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能够超过25%。仪器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浪费设备资源,还会造成学校的资金浪费。

  在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不仅要做到账账相符,还需保证账实相符。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账目内容与实物都存在偏差,甚至账面与账面也存在不符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分散的,所以管理部门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不够了解,导致账面上的资产价值与实际的资产价值存在偏差。并且,高职院校所采用的财务管理软件与资产管理软件不符,两个系统不能相互连通,导致信息不能共享,所以财务在核对固定资产的时候,很难保障其准确性。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通常会将教育和科研作为首要的工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许多高职院校在需要设备的时候会购进新的设备,但购进以后就不加管理,还存在重视资金管理而不重视资产管理的情况。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所以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导致有许多部门都会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比如,后勤处负责管理房产;教务处和二级院系负责管理实验设备、仪器;图书馆负责管理图书。由于存在交叉管理的情况,所以国资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会缺乏协调性。有许多高职院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或者只是简单地用Excel对固定资产进行记录,无法将资产的变动情况和存量情况动态的反映出来。

  预算管理通常是由财务部门完成的,财务部门不仅要负责编制预算表,还要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评估。资产管理主要是由资产管理部门通过招标的形式采购物资、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并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报废处理等。因此,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要将其与资产管理结合起来。比如,将固定资产存量控制作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增量进行调节,并对固定资产存量状况和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价。所以,高职院校的增量固定资产是否合理,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来评价。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将预算管理融合起来,能够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购置的情况发生,还能对闲置的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构建定性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第一,管理队伍建设指标,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组织管理架构进行考核,判断其责任划分是否明确。比如,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组织架构中是否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在某地区的8所高职院校中,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专职和兼职比例各占50%,而非财务人员的专职和兼职比例分别为75%和25%。第二,管理机制建设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流程的完善程度;工作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发挥的效用等。第三,资产管理水平指标,包括在对各类资产进行调拨和处置时,是否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于资产的清查和盘点,是否定期进行;对资产是否进行定期维护;奖惩机制的完善及执行情况等。其次,定量考核指标,重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资产效率指标,包括资产规模情况指标;资产完好情况指标;资产利用情况指标。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的对应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设备管理水平等进行客观的反映,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第二,资产效益指标,主要通过教学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两方面,评估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引起的社会效应。前者能够反映出学校在对资产进行利用后,所得到的科研成果,以及技术成果;后者则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进行利用后,对学生的培养结果。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对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绩效管理时,应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利用预算管理反映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性。同时,要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理论界对政府经济职能的不同概括方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理论界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职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发挥政府经济职能作用的问题,理论界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主要职能。

  2.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的前一时期可以称为转轨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的本质还表现为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成分不断强化。这一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代表性观点是“三职能论”。即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调节、监督三大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基本职能,调节和监督职能是派生职能。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九项:一是管理和监督国有资产运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二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方针和政策,并据此制定和实施资源开发、智力开发、科技进步、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等全局性方案,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其它必须由国家统一决策的重大事项;三是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掌握和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调节手段,引导市场并通过市场调节,协调地区、部门、企业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以保证国家重要经济决策及发展计划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四是对垄断产业加以必要的管制,使市场价格体系能够有效发挥配置资源与收入分配的功能;五是对有成本溢出或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经济行为如环境污染加以必要的管制,对有效益溢出或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如教育、科学研究等予以必要的资助,以减少妨碍市场正常运转的外部性问题;六是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避免因公共产品短缺而引起市场运转失灵;七是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收入分配公平公正;八是制定市场交易规则,推动市场体系发育,发展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九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重点建设、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重大项目,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上述各项政府经济职能,概括起来就是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职能又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能。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国有资产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首要经济职能,是指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即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限划分,运营状况评估,收益分配享有和资产的处分归属等行为所进行的控制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有五种实现途径:一是国有资产登记,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为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以及各种组织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权利,而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确认;二是国有资产投资,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部门依法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对经济组织进行参股、控股;三是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部门依法对国有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进行分配;四是国有资产稽核,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核实或评估经济组织占有国有资产的实际数额;五是国有资产处分,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依法对国有资产进行最终处分。

  市场监管是国家为控制市场失灵,而对市场进行的微观介入。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监管而言,要实现有效监管需从两种路径人手:一是从不需要监管的领域退出;二是对需要监管的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监管手段,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有效竞争。要从根本上改变由政府统一计划、配置人财物的权力模式,将这种职能切实交还给市场。对于政府在微观经济中的一些审批权、管理权、制约权也应取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监管的加强是指对市场应当介入的领域,政府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有效监管,弥补市场失灵。

  由于目前我国要素市场的培育还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工具还比较单一,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监控和预警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以确保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体途径可选择:一是制定经济计划。就长期经济计划而言,加强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任务和途径。就中期计划而言,主要是指项目规划,项目规划应依中期规划制定。二是调控的方式应转向间接调控。直接调控方式严重地挫伤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宏观调控方式进行了改革。整个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仍是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但是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三是调控手段应由实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相结合,逐步地转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提供公共物品组织和实施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按照物品本身的性质,合理确定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恢复私人部门对纯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应。同时,按照效率原则,将相当部分的准公共物品交给私人部门生产和供应。

  总之,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与整个改革进程相比,政府经济职能转换明显滞后。我们必须继续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历史上的各种经验和教训。寻求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最优组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职能模式。

  [1]杨欣.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目标及实现路径[J].辽宁警专学报,2007,(3).

  任何事业发展所需的队伍建设,都必须以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中所包含的职责要求为基本导向,以与该事业的本质要求契合为基本依据,以与队伍建设所追求的根本价值为基本指向。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而言,资产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对照依据主要包含国家规范性文件、高职院校自身管理需要和资产管理工作本质取向等三个问题。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把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国有资产规范管理范畴。随着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和重视的程度逐步加深,近年来,又陆续出台实施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针对不同时期的重要整治点和资产管理特点,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如下七类基本能力:一是要求能够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制度设定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合理的资产预算(计划)编制、审核,资产配置的论证、报批(调查研究能力)。三是能够进行规范化的资产采购、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运维工作(管理流程应用能力)。四是能够进行常态化的资产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日常监督检查及调剂、处置工作(管理标准应用能力)。五是能够增强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的资产的保值增值,并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效益管理能力)。六是能够进行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效益考核(考核评价能力)。七是能够组织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平台创建能力)。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人员结构和素能要求必须以规范性文件要求为基本参照,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选聘、队伍培养和组织使用,才能够达到国家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以为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提供资产运维保障为基本导向。资产管理工作离开这一标准和应对,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特别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来,由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上精细化发展观念、建设目标、路径措施的确立,显得对发展的结构性优化、适配性前行、质量化考核、效益化要求等尤为重视。所以,资产管理工作队伍的创建,必须强调队伍的理念先进、结构优化、运行得当,使得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各项内涵建设事项的支撑与推进,实现资产规模与办学效益的配比。因此,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对资产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实际地、个性化的确定学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职责和内容。

  资产是学校办学的基本资源保障。资产管理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学校对资产资源的经营活动过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就经营管理本质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切实而充分的体现与发挥资产的实际效用。即资产资源能够切实而充分的支撑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体育运动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服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改革建设发展事业。二是切实而充分地在资产出租、出借等经营性活动中实现保值和增殖。因此,“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好资产的使用效益应该成为资产管理活动始终坚持的永恒主题,也就是要把实现资产的效益最大化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一贯追求。”[1]

  德才兼备是我们一直长期坚持的一项用人基本标准。德行与才能是一个人正向前行的两驱,德是才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能力基础上的才具才能最大的发挥效益,并保持才能行使的正确方向;才能是德行的深化,有了才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德行的行动魅力,才可以更好地阐释道德价值。仅有德行,不足以支撑实际的业务工作,仅有才能,不足以保持工作的正当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在资产的流转过程中涉及广泛的经济交往行为,所以,该项工作必须强调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江苏省委十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廉洁意识,时刻以学校利益为重,加强个人道德法治和自勉自律修养,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另外,资产管理工作也是业务能力极强的一项工作,应对照资产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标准,选聘具有资产管理制度设计能力,资产数据分析和资产效益调查研究、评价能力,信息化应用及平台创建能力等特殊专业技能人才。这样,既可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当性方向,做到不违规、不失据,又可以恰当、规范、有效的使得资产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要求,迎合学校发展所需,契合资产本质取向。

  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趋势。所以,高职院校即便设置了资管管理职能部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项而精细的人员配置。另外,资产管理工作从为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意义上讲,资产使用并发挥效益的落脚处在于高职院校的内部的各办学主体(各院系),因而,在创建专职资产管理工作队伍的基础上讲,探索建设一支来自于各办学主体的兼职资产管理员队伍作为专职工作人员有益补充,是解决目前人员不足并突出资产使用有效性的不二途径。就专兼职队伍建设而言,我们认为实践中有如下几个考量点。一是需要创设专门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以统筹、指导、协调全校资产管理工作。从职能分类上主要包括三类,一者为突出“管”,如制度设定、标准制定、流程确定;二者为“理”,如采购、保管、领用、使用、修理、报废、报批等业务环节;三者为“研”,如效益评价、平台建设。所以专职人员中需要依据“管”、“理”、“研”职责分类来设置相应岗位,选聘相应人员,实现工作面向上的全面对接。二是兼职队伍建设,强调“兼”字,所以兼职人员因为来源性问题,工作相对单纯,主要涉及对办学主体资产需求的分析与资产使用过程管理。所以,从各院系的办公室或实验实训室遴选一批兼职人员,以实现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资产使用效益及常规工作的落实、落地。

  人员培养与使用环节的脱节是众多队伍建设中难以克服的观念窠臼。平时只强调工作人员的工作付出,而不注重人本身的能力培养,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事业发展之路。我们不但需要能够处理常态化的管理工作人员以满足当前之需,更加需要“秉持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进行梯队建设和后续培养,以满足事业发展的接续性、持续性”[2]。另外,不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观念、知识、技能培训,很容易使工作人员陷入固定的工作程式,同样无法实现工作本身的改良和进取。在过程上的培养与使用并行视角下,实践中应注重以下问题:一是使用是为了在实践中多元化的丰富工作人员的素质结构。使用环节除了在发挥个人优势和特点以应对常规工作之外,还应着力于长远,定期对工作岗位进行轮换,进行同一部门的多岗位实践锻炼,以便于深入的了解其他协同性工作的特点,可以更好、更优的开展工作。二是培养是为了更优的发挥人才效益。培养不仅仅是实践锻炼,应当逐步探索与创建涵盖资产管理职责与内涵的全面要素,针对各要素的特点和个性,进行相关思想理念、理论知识、应用技能等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如开设资产价值理论、节约型理论、效益性理论等思想理论培训课程,开设制度建设、标准设定、流程再造等理论性培训课程,开设技术平台创建应用型培训课程。同时,还应跳出部门职责的圈囿,站在学校发展这一更高的视野下,在对协同部门、相关部门、服务部门及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目标需求、面临问题、现有基础考察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培训科目,以实现资产管理人员既可以应对当前,又可以结合实际,还能够面向未来。

  (1)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含义。“无形资产”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定义。高校对无形资产界定主要依据1997年6月23日由财政部与原国家教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第35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体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无形资产被引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后,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而是更加注重利用无形资产开发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是学校所拥有的用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无实物形态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非货币长期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型资产、人力资产、市场关系型资产、结构型资产、声誉型资产等。

  (2)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构成。一是知识产权型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二是人力资产(包括教职工的受教育情况、掌握知识的能力、工作技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等);三是声誉型资产(示范院校、文明单位、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名师、国家或省实训基地,社会影响等);四是教育关系资产(包括校企合作协定、校校合作协定、招生合作协议、就业合作协议、科研协议、服务协议等);五是结构型资产(包括人力资源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地理结构);六是内在发展动力资产(包括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网络系统、校园文化等)。依据国际有关无形资产的通行规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项目,充实无形资产的内容,将有利于增强高职教育的竞争力,尤其是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国有无形资产监管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类归口、分级管理的无形资产监管模式,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高职院校无形资产三级管理体系。第一级管理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学校应设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代表学校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统一负责学校无形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及无形资产的确认、转让与投资等工作。第二级管理部门是科研处、产业处和财务处,由科研处负责无形资产的申报管理和监督管理,由产业处负责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管理,由财务处负责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第三级管理部门是所有的无形资产开发和使用单位,各开发和使用单位要指定兼职管理人员,做好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信息上报工作。高职院校应利用校园网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

  (2)加快建立无形资产核算体系。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整理、分类,并登记无形资产台账,以全面记录反映无形资产整个创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有关人、财、物的消耗,作为以后无形资产评估计价、维权索赔的标准和依据。为了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学校财务部门应在考虑资金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投资和转让等业务进行准确核算,以便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评价体系。

  (3)重视无形资产应用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是无形资产在价值形态上的评估,是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依据法定的或公允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运用科学实用、可操作的评估方法,对被评估无形资产的现时价格所进行评定和估算。其按目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按照税法和财务法规的有关规定,以无形资产成本费用的摊销为目的的评估;二是以无形资产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评估。在无形资产用于对外转让、投资或创办企业时,高职院校可由产业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先经过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估,按评估价值调整无形资产账户,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然后由财务部门及时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并根据情况冲减无形资产账户。要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转让及收益制定合理的分配奖励办法,以调动发明研制人员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为高校带来更多的效益。

  (1)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运营。一是知识产权类资产的经营。高职院校在使用无形资产过程中,可以把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直接运用到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并通过产品销售获得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的组合运用,培育校办企业的技术专长,形成技术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运用专利、技术秘密等增强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科研竞争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二是高职院校品牌的运用。高职院校品牌的运用,能使大学品牌的价值与效应发挥到极致,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国家或省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实训基地等品牌的经营,高职院校可以向受教育者及社会公众展示和传达其专业特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多种信息,使公众识别特定的标志,对品牌与某种形象产生自然的联想,提高他们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认同感、信任度。如重点专业在学校招生工作中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也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品牌形象越好,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也就越好,就越能增强公众信心,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接受该校的教育服务。三是高职院校形象的运用。示范(骨干)高职、文明单位、安全校园、就业先进单位等学校形象在对外宣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单独运用,或者借助学校有形资产或其他无形资产运用,对学校价值的增值发挥着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学校的整个教育管理活动中,实实在在地能够帮助学校吸收优质资源,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有助于高职院校赢得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的信赖、支持和帮助,能够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快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形象的运用,贵在保持和提升良好声誉的独特性、完整性和持久性。

  (2)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开发。第一,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扩张。①无形资产的自创。无形资产的自我创新是高职院校无形资产扩张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之一,大学之大在于它的大学问,在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无形资产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把握无形资产创新的方向。围绕行业或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无形资产建设的针对性,才能加快无形资产的推广应用。二要汇集无形资产创新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制度优势。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是相对的,只有集中优势,才能快出成果,出优秀成果。三要利用现有无形资产的优势。高职院校需要利用现有的无形资产去创造新的无形资产,如利用精品课程,去创造实训基地;利用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精品课程、教研成果等去创造示范高职。②无形资产的外购。无形资产的外购是高职院校无形资产扩张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受行业和专业的限制,不能用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来要求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创新,高职院校不可能也无必要对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门门类类都自我创造,一定数量的引进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高职院校无形资产外购的基本原则:一是单纯外购无形资产要注意其实用性、先进性,要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考虑经费可能并进行充分论证,严格审批程序和权限,避免重复、盲目引进;二是对引进的无形资产,应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第二,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充实。①无形资产的整合。高职院校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后,可以发挥无形资产的整体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如将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整合,打造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专业与重点专业整合,打造支柱专业群;示范高职与普通高职的优势资源整合,创造更多的示范(骨干)高职;高职与中职优势资源整合,建立职业教育集团;高职与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学校将相关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等品牌进行整合后与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企业组成特许生产战略联盟,与经销商组成特许经销战略联盟,可使品牌从地区走向全国和全世界。②无形资产的更新。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高职院校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无疑面临着逐步落伍、终被淘汰的危机。所以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断地对已有无形资产的内容进行淘汰与更新,才能保证无形资产的效用不受贬值,并不断增值。Bwin必赢③无形资产的补充。信息的网络化、知识的爆炸化,高职院校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变迁,将会面临着知识单薄、功能贫乏的困境。必须增添新的知识、拓展新的功能,方能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保证无形资产应有的价值。

  [1]金霞,王旭.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6).

  [2]李煜,王义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6(5).

  [3]吴苓苓.从资产清查审视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我们省属职业学校的实训资产同其他高校的国定资产一样,都来源于国家财政各项拨款,使用后形成的消耗补偿资金,不会从实训资产的使用结果中获得,而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所以不能建立自我循环的补偿机制。

  实训资产是为教育服务的,其作用在于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使用效率很难完全量化,效率考核有一定的难度。

  职校的实训资产同高校的固定资产一样,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计提折旧,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各系之间及同一系各专业之间都是越多越好,不影响任何费用核算、考核。

  学校实训资产除用于教学外,还有部份实训资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参与一些经营活动。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职业学校在实训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实训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少地方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加之整体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目前正处于实施产权管理的初级阶段,而对于职校实训资产管理的研究、探讨的问题目前尚未引起各方注。

Copyright © 2018-2023 Bwin·必赢(中国)官方网站 - ios版/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150083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