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整自新渡期再伸长?金融机构人士:无实在信息不敢赌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设置整改过渡期至2020年12月30日。距离原定的过渡期快要到期前,关于过渡期延期的讨论与建议却日益密集。
日前,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发布报告建议延长过渡期至2022年底。各家机构整改进度也不尽相同,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少人建议资管新规延期。
“有些人建议严肃市场纪律,严格执行资管新规;有些人建议延长过渡期一年,有的建议延长两年,都有各自不同的逻辑和道理。”7月10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回复资管新规延期问题时如是表示。
“不敢赌。“一位股份行资管部人士告诉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记者,”还没有确切的延期消息,在此之前,银行仍然会努力做压降和转型。尽管时间紧张,即便真的延长两年过渡期,依然很紧张。“
此前亦有银行资管人士向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记者表示,即便在资管新规出台以后,由于细则未出台,不同银行的理解标准和整改力度不同,随着细则出台也要面临影响。
“无论是延1年、2年还是3年,对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必须要转型的,再回到过去大搞表外业务、以钱炒钱、制造金融乱象是不可能。Bwin必赢 ”央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表示。
孙天琦还表示,下一步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坚持资管新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监测资管业务规范整改的情况,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相关工作,稳妥有序推进资管行业的整改与转型。Bwin必赢
“资管新规不是说要把资管产品压没了,主要是压非标,非标穿透了就是信贷资产,也就是除了银行之外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做信贷业务。”周学东表示,银行做的理财产品,投资出去不放在表内,实际上绕开监管,不按照表内资产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实质贷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老的资管产品的压降也是不容易的。大家知道过去很多金融机构愿意做资管,是因为可以规避很多的监管要求,不用缴存款准备金,也不需要提取坏账拨备,成本很低,账目上收益率显得很高。”
周学东还指出,去年以来贷款增长很快,但非标压降不少,是因为有些非标回表,占用的也是贷款资源,体现了贷款增长。现在的影子银行,内部结构在调整,风险大大降低。
“总体来看资管产品的风险是进一步的收敛。“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介绍,今年5月末,央行汇总的八类资管产品的资产总量是90.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万亿,同比增长3.5%。
一是同业交叉持有的占比持续下降。5月末资管产品的同业资金来源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49.8%,比年初下降了1.2个百分点。Bwin必赢
二是杠杆率回落,(杠杆率是总资产跟募集资金的比例)资管产品的负债杠杆率平均为107.7%,这比年初回落了0.9个百分点。
三是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5月末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资管产品募集资金的余额是60.3%,比年初高了4.9个百分点。
四是非标准化的债权规模在持续减少。5月末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的债权类资产规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个百分点。
5月末资管产品的底层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的余额是39.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2万亿元,占全部资产的43.6%,比年初提高了0.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新增的投向实体经济的底层资产主要是企业债券和股票这些标准化的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出现了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的情况。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6月28日共有391支理财产品净值跌破过1元,浮亏主要受债市波动影响。
“市场变化必然会导致净值产品的波动,这点是合理的。“阮健弘表示,目前净值产品的占比已经占60%了,这么大的规模,阶段性的浮亏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阮健弘还透露,整体上来看,5月末全部资管产品的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比年初增加了五千亿,大家可以判断资管产品总体上收益是正的。
资管新规在征求意见稿阶段所提出的过渡期截止日是2019年6月30日,当时受到多家金融机构的辩驳。彼时多家银行资管部的管理人士曾表示,存量资产尤其是非标资产存在期限、规模的错配,且一般非标的期限长,若处置不妥、压降太快,新老产品的接续若出现问题,将会引发流动性风险,建议时间延长。因此,正式下发时,资管新规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当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相对可完成度高,但时间仍然很有压力。
资管新规要求各机构制定过渡期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并报送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对于过渡期内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给予适当监管激励。据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记者了解,银行提交子公司申请时就必须提交存量资产整改计划,但现实情况是,有些银行存量产品基数大,整改难度也大,目前几乎很难有能够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
有银行资管人士向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记者表示,即便在资管新规出台以后,由于细则未出台,不同银行的理解标准和整改力度不同,随着细则出台也要面临影响。
举例来说,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尝试通过信托产品配置私募债,以便通过摊余成本法估值来稳定收益,但央行《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的出台宣告只有公募债基属于标准化债权资产,而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等都是非标,借道信托投资私募债的模式未来将不再具有可操作性。这对于银行理财形成挑战,信托公司也面临挑战。
吴晓灵主导的报告建议将资产管理行业的过渡期再延长两年,即延长至 2022 年底。同时建议把资管新规实施路径的中间目标直接放在理财产品的压缩上(简称“负债法”),而把复杂的资产处置留给各家银行自行决策。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建议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包括现金管理产品在内的各类新产品监管标准,将资管新规发布后发行的不符合监管标准的“新产品”还原至老产品,同时建议按延长后的过渡期重新明确压降要求。建议2020—2022 年压缩每年比例不低于 30%,2022 年底压缩至零。
报告还建议实行一行一策,但进度安排不得再突破统一的过渡期;对于未能达到进度的机构,及时采取惩罚措施予以校正。对于过渡期结束后的残存老产品,可以借鉴日本整治存款信托的经验,统一纳入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管理。
截至7月11日,共有1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6家银行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1140只在售及存续的理财产品,且以六大行理财子公司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不少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前的产品。成立理财子公司后,多家银行也进行了产品迁移工作。
2019年10月份,工商银行率先进行理财产品迁移,截至目前已发布四次迁移公告,合计迁移产品数量高达253只。中国银行目前已迁移两批理财产品,建行、交行等均在去年公告迁移1批。
兴业银行称该行发行的20只产品将于6月19日正式移交由兴银理财。杭银理财在6月5日承接了杭州银行第一批理财产品。招商银行首批划转理财产品将于2020年7月13日(划转当日)划转至招银理财管理。宁波银行第一批迁移理财产品预计于2020年三季度完成管理人变更。
2018年底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也可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通过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
拓展至全部银行理财产品,根据中国理财网,6月发行的银行(包括理财子)非保本理财产品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2242只,净值型产品占比30.3%,净值化程度再次提升。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混合类、权益类分别发行2031只、186只、17只。从产品投向来看,银行理财仍然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但混合类及权益类的产品在抬升。
一位以权益类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人士告诉凤凰网财经记者,近期股市向好,银行理财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意愿在增加,未来可能更多通过FOF投资。